編織?編結?打毛線?
「編織,在廣意上是指將線狀或條狀的材料,經過重覆交疊過程,形成一個平面或立體的技術,透過編織製作出來的作品,稱作編織物或編織品。而在狹意上來說,編織是被指作利用紗線,重覆交疊型成布料、衣物或其他物品的技術。
利用紗線的編織技術,有人工編織與機械編織;人工編織又因使用工具的不同,而區分為棒針編織與鉤針編織兩大類。」…(維基百科)
有人常會問到「鈎織(打毛線)」跟「編結」有啥差異?
其實最大的差異就是「鉤織(打毛線)」是用鉤針將線材連續交錯勾串一層一層成為整面,最後打個結固定整面勾串的線材。
而「編結」是將線材用「打結」的方式,一個一個結用力打穩打好,用無數個「結」慢慢累積串起整面,費力耗時,對手指的小肌肉群相對容易累積疲勞壓力甚至造成傷害。
這樣的先天基本結構的差異下簡單比較:
「鉤織(打毛線)」一旦結尾的「結」鬆脫,容易造成勾串的線可以一直脫線,一直被拉開瓦解…
「編結」基本上每個結都是施力打下,且通常不會單打一個結,要鬆開得一個結、一個結去解開;所以打的耗時費力,解的也是耗時費力。
「鉤織(打毛線)」在施作時,線材長度與搭配不同顏色的彈性與變化性較高,隨時可以串接(串接點小不明顯),所以變化與圖樣較為豐富。
「編結」在施作前得靠過去創作時的經驗累積與線材規格長度的紀錄,要讓作品減少因為線材不夠另行串接造成的串接點。為求完美呈現,通常得完成創作後,紀錄依照所需的規格、長度、數目等先行裁切好,再下去編結會比較好做,因為他基本上是不斷的線材串繞『打結』。當然「編結」也是能在創作者的手藝與創意,串搭不同色塊,展現美麗與風格~若是大作品的創作,需要線材龐大,每條線後面就得都帶著一捆的線,在施作上的畫面大家可以去想像一下^^。
最後的「收尾」…
對「鉤織(打毛線)」來說就是線尾打結穩固,避免脫線較為單純。
但對「編結」而言,通常也可以是個考驗。因為是很多條線材平行串接去打結成面,最後會留下很多條線尾…它可以依照成品或作者想呈現的樣態,讓它自然留下…而若想收的巧妙,則可以是考驗作者在收線上的經驗與技巧^^